“堙”国语辞典解释
yīn
动词1.填塞。《國語.晉語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 《山海經.北山經》:「(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埋沒、泯滅。《抱朴子.外篇.嘉遯》:「猶震雷駭則鼛鼓堙,朝日出則螢燭幽也。」 《文選.潘岳.西征賦》:「窺秦墟於渭城,冀闕緬其堙盡。」
名词
土山。《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公子側使軍士築土堙於外,如敵樓之狀。」
“堙”康熙字典解释
類篇同垔,塞也。左傳·襄六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于堞。
又土山也。
公羊傳·宣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乗堙而窺宋城。
又距堙,登城之具也。
孫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
註謂踊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
又叶烏前切,音湮。
陸機·弔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
又與陻通。互詳陻字註。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