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文言文意思
“钿”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鈿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iàn/tián
“钿”字的古汉语解释
diàn
1.名词 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形如花朵的首饰。刘孝威《釆莲曲》:“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乍:忽然。)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
2.名词 以金、银、贝等镶嵌的器物。李贺《春怀引》:“钿合碧寒龙脑冻。”又如“宝钿”、“螺钿”(一种把贝壳镶嵌在器物上的工艺品)
“钿”国语辞典解释
diàn
名词1.用金銀珠寶鑲製成的花形飾物。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唐.韋莊〈清平樂.何處遊女〉詞: 「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鞦韆。」
2.用貝殼鑲製成的飾物。例: 「螺鈿」 。
3.吳語。指錢或硬幣。例: 「銅鈿」 、「車鈿」 、「房鈿」 、「船鈿」 。
动词
以珠玉貝殼等鑲嵌器物。《魏書.卷一一〇.食貨志》:「詔中尚方作黃金合盤十二具,徑二尺二寸,鏤以白銀,鈿以玫瑰。」 《北史.卷九五.赤土傳》:「王榻後作一木龕,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
形容词
以金銀珠寶為飾的。例: 「鈿箏」 、「鈿車」 、「鈿盒」 。
tián
(一)之又音。“钿”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𠀤音田。說文金華也。
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
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
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堂練切,音電。義同。
集韻或作䥖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