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国语辞典解释
huò
名词1.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2.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南史.卷八〇.賊臣傳.侯景傳》:「魏相高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以大鐵鑊盛油煎殺之。」
“镬”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𠀤音穫。說文鐫也。从金蒦聲。
廣韻鼎鑊。
增韻釜屬。
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
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腊之器。
前漢·𠛬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𠛬。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𩱍人也。
又韻補叶胡麥切,音獲。
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今据原文鬻改𩱍。
“镬”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金」從「雀」從「又」,疑是「鑊」的異體字;其中,「雀」從「又」復疑是「隻」的異體;「隻」是「獲」的初文,象獲得鳥兒,用手捉住小鳥之形。「鑊」字中的「隻」(「獲」)是聲符,「鑊」本義是鍋。金文中之用例可證。詳解: 金文從「金」從「雀」從「又」,疑是「鑊」的異體字。「雀」字從「小」從「隹」,會小鳥之意。從「雀」從「又」疑是「隻」的異體,「隻」是「獲」的初文,象獲得鳥兒,用手捉住小鳥之形。「隻」(「獲」)是「鑊」的聲符,「鑊」本義是鍋。金文見於哀成弔鼎,用作本義,表示煮食的大鍋,哀成弔鼎:「乍(作)鑄飤器黃鑊。」
《說文》:「鑊,鑴也。从金蒦聲。」清人段玉裁注:「鑊所以煑也。」對「鑊」字之解釋可謂寫實之極!然南宋遺民文天祥《正氣歌》中,曾藉「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之句,以明慷慨就義之志,「鑊」字之用得超脫,可謂化腐朽為神奇!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