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搠”文言文意思
“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uò

“搠”字的古汉语解释

shuō

动词 刺;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倒差拨。”

“搠”国语辞典解释

shuò

动词
1.刺、扎。《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連搠一兩刀,血流在地,眼見得老王養不大了。」 《水滸傳》第一〇回:「林冲舉手,肐察的一鎗,先搠倒差撥。」

2.插、豎。元.無名氏《爭報恩.楔子》「忠義堂高搠杏黃旗一面,上寫著替天行道宋公明。」 《三國演義》第五一回:「只見女牆邊虛搠旌旗,無人守護。」

3.提、拿。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則問那映雪的書生安在,便是凍蘇秦也怎生去搠筆巡街!」 《水滸傳》第八七回:「小將軍搠戟在手,勒馬陣前,高聲大叫。」

4.摔、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那婦人將盤一搠,且不收拾。」

“搠”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色角切,音朔。
博雅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