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言文意思
“拙”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拙”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uō

“拙”字的古汉语解释

zhuō

1.形容词 笨,与“巧”相对。《林黛玉进贾府》:“姊妹们虽,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2.名词 本分。《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

3.形容词 粗;劣。常表自谦,如“拙作”。

【拙荆】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

【拙目】见识浅陋;眼光短浅。

【拙讷】缺少才能,不善说话。

“拙”国语辞典解释

zhuó

形容词
1.愚笨、不靈活。例: 「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2.謙稱自己的。例: 「拙見」「拙作」「拙計」

3.古樸的、未加修飾的。例: 「古拙」「樸拙」

“拙”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職悅切。
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𠀤音梲。讀若專入聲。
說文不巧也。
書·周官作僞心勞日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
戰國策敎人而不能,則謂之
 又釋名屈也。使物否屈,不爲用也。
史記·范睢傳楚之鐵劒利,而倡優

“拙”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愚鈍、笨拙,與「」相對。

詳解: 從「」,「」聲。本義是愚鈍、笨拙,與「」相對。《說文》:「拙,不巧也。从手,出聲。《廣雅.釋詁三》:「拙,鈍也。」如《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韓非子.主道》:「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

  「」可用為自謙之辭。如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唐太宗〈答元奘法師進西域記書詔〉:「朕學淺心拙,在物猶迷,況佛教幽微,豈能仰測。

  「」也表示粗劣,如唐代陸龜蒙〈酒尊〉:「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亦表示不順、倒霉,如杜甫〈北征〉:「緬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