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国语辞典解释
dùn
形容词1.不銳利。例: 「鈍刀」 、「鈍器」 。
2.笨、呆、蠢。例: 「遲鈍」 、「愚鈍」 、「魯鈍」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妝鈍妝呆,看了幾千場柳凋花謝。」
“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韻會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遯。說文錭也。
又玉篇頑鈍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士之無恥頑鈍嗜利者,亦多歸漢。
又正字通凡質魯者曰鈍。
前漢·鮑宣傳臣宣呐鈍于辭。
又廣韻不利也。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
𨻰琳·檄吳文兵不鈍鋒。
又博物志寶劒名。鈍鉤,歐冶子所作。
又淮南子·覽冥訓鈍悶以終。
註鈍悶,無情也。
又通作頓。
賈誼·治安策芒刃不頓。
前漢·翟方進傳遲頓不及事。
“钝”形意通解
略說: 從「金」,「屯」聲,本義為(刀劍)不鋒利。詳解: 從「金」,「屯」聲,本義為(刀劍)不鋒利。《說文》:「錭也。从金,屯聲。」《韓非子‧顯學》:「水擊鵠雁,陸斷駒馬,則臧獲不疑鈍利。」
「鈍」也可表示遲鈍、笨拙。《漢書‧鮑宣傳》:「臣宣吶鈍於辭,不勝惓惓,盡死節而已。」
「鈍」還用作失利、不順利。漢揚雄《法言‧五百》:「眾人愈利而後鈍,聖人愈鈍而後利。」
文辭質樸也可稱為「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魏文九寶,器利辭鈍。」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