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国语辞典解释
zhù
动词1.將金屬鎔化倒入模型中冷卻凝固,做成各種器物。例: 「鑄錢」 、「鑄銅」 。《國語.齊語》:「美金以鑄劍戟。」
2.造就、培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陶鑄性情,功在上哲。」 唐.李商隱〈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詩: 「寧同魯司寇,惟鑄一顏回。」
3.造成、釀成。例: 「鑄成大錯」 。
名词
國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肥城縣鑄鄉。
“铸”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𠀤音注。說文銷金成器也。
玉篇熔鑄也。
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
註象所圖物,著之於鼎。
又昭二十一年天王將鑄無射。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鑄。
註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濟北國有鑄鄕城。
又與祝通。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于祝。
註祝,或爲鑄。
又姓。
姓苑堯後。以國爲氏。
又字彙補照秀切,音呪。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冶工之鑄器。
註鑄,讀作祝。
“铸”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𦥑」從「◎」從「皿」。「皿」表示鑄器的範,「鑄」象雙手(「𦥑」)持倒置的鎔器(「◎」)倒入製作器物的模型中。本義是鑄造。詳解: 甲骨文從「𦥑」從「◎」從「皿」。「皿」表示鑄器的範,「鑄」象雙手(「𦥑」)持倒置的鎔器(「◎」)倒入製作器物的模型中。(參李孝定)《合集》29687的字形增加了張口的人形(「欠」」),又以「九」(「肘」)作聲旁。裘錫圭認為「鑄」是由「注」孳生的一個詞,兩者在字形上有密切關係,參見「注」。
金文從「𦥑」從「鬲」從「火」從「皿」。有的字形又增意符「金」或聲符「𠃬」。「鑄」又有異體作「𨥇」,從「金」,「肘」聲。又有以「潮」的初文為聲,蔣玉斌認為很有可能是「鑄」的「火」旁逐漸類化以具表聲作用。
戰國楚系文字從「𦥑」從「火」從「皿」。秦系文字從「金」從「火」,「𠃬」聲。小篆從「金」,「壽」聲。本義是鑄造。《說文》:「鑄,銷金也。从金,壽聲。」
甲骨文用本義,如《英藏》2567:「王其鑄黃呂奠𧖸。」「呂」是金屬餅塊。金文亦用本義,如作冊大鼎:「公朿鑄武王、成王異(祀)鼎。」又讀為「討」,表示征討,如秦公鐘:「鑄(討)百蠻」,意謂征討數百個蠻邦。(蔣玉斌)
「鑄」也用為國名,如鑄子叔黑𦣞鬲:「鑄子弔(叔)黑𦣞肈(肇)乍(作)寶鬲。」鑄國亦見傳世文獻,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臧宣叔娶于鑄,生賈及為而死。」杜預注:「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楊伯峻注:「鑄在今山東肥城縣南大汶河北岸。」
傳世文獻「鑄」也表示鑄造,如《國語.周語》:「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管子.小匡》:「美金以鑄戈、劍、矛、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試諸木土。」
「鑄」引申表示造就、培養,如《法言.學行》:「孔子鑄顏淵矣。」又指錘煉文辭,如《文心雕龍.辯騷》:「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鎔《經》旨,亦自鑄偉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