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文言文意思
“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麈(简繁同形)
拼音:zhǔ
“麈”字的古汉语解释
zhǔ
1.名词 一种似骆驼的鹿类动物,也叫驼鹿。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庸旄貘犛,沈牛麈麋。”
2.名词 麈尾的简称。欧阳修《和圣俞聚蚊》:“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拂尘。
“麈”国语辞典解释
zhǔ
名词1.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馴鹿屬。頭似鹿,腳似牛,尾似驢,頸背似駱駝,俗稱為「四不像」 。也稱為「駝鹿」 。
2.麈尾的簡稱。唐.盧照鄰〈行路難〉:「金貂有時換美酒,玉麈但搖莫計錢。」 《紅樓夢》第三六回:「襲人坐在身旁,手做針線,旁邊放著一柄白犀麈。」
“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主。說文麋屬。
埤雅麈似鹿而大,其尾辟麈。
名苑鹿大者曰麈,羣鹿隨之,視麈尾所轉而往,古之談者揮焉。
恩平郡譜麈謂之荒,鹿謂之𡒔。
華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
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麈麋。
“麈”形意通解
略說: 一種似駱駝的鹿類動物,也叫駝鹿。詳解: 一種似駱駝的鹿類動物,也叫駝鹿。
《說文》:「麋屬。从鹿,主聲。」《埤雅》:「麈似鹿而大,其尾辟麈。》《名苑》:「鹿大者曰麈,羣鹿隨之,視麈尾所轉而往,古之談者揮焉。」 《華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司馬相如《上林賦》:「其兽则庸旄貘犛,沈牛麈麋。」歐陽修《和聖俞聚蚊》:「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此中,「麈」乃「麈尾」或「麈拂」的簡稱。《幼學瓊林.卷三.器用類》:「王衍清談,常持麈拂。」
古代的情色文學常以「麈柄」戲指男人的性器。
「麈」字乃冷僻字,當勿與常用字「塵」字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