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言文意思
“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祝(简繁同形)
拼音:zhù
“祝”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ù
1.名词 主持祭祀、口念祝词的人。《西门豹治邺》:“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
2.动词 向鬼神祈祷。《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3.动词 祝愿。《庄子·天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4.动词 断;剪断。《谷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
【祝禽】指开网放禽,使之飞去。比喻给予生路。
【祝予】悼念后辈死亡之词。
【祝延】祝人长寿。
“祝”国语辞典解释
zhù
名词1.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
2.寺廟主持人。例: 「廟祝」 。
3.祭祀所唸的禱告詞。《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傳》:「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 《遼史.卷四九.禮志一》:「閤門使讀祝訖,復位坐。」
4.姓。如春秋時魏國有祝侘。
动词
1.祈禱、祈求。例: 「祝福」 、「祝平安快樂」 。
2.慶賀、頌賀。例: 「慶祝」 、「祝賀」 。
“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
虞翻曰祝,大。融,明也。
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考證:〔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 謹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
“祝”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示」(象神主牌)從「口」從「卩」(象向天張開口的跪坐人形) ,或從「丮」,象伸開雙手的跪坐人形,會巫祝跪於神主之前向天祝禱之意,本義是祝禱、祝告,又指主持祭祀的人,今日的廟宇中仍有「廟祝」。詳解: 甲金文從「示」(象神主牌)從「口」從「卩」(象向天張開口的跪坐人形) ,或從「丮」,象伸開雙手的跪坐人形,會巫祝跪於神主之前向天祝禱之意,本義是祝禱、祝告,又指主持祭祀的人,今日的廟宇中仍有「廟祝」。
甲骨文或不從「示」,不從「示」的「祝」字與「兄」字的區別在於「祝」的人形是跪坐的,「兄」的人形是站立的(姚孝遂)。或在「口」上畫出「舌」和口液形,活現祝禱之念念有詞,多費口舌。金文後來把「祝」所從的跪坐人形(「卩」)直接寫作從站立人形的「兄」。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祝禱、祭禱,《合集》13926:「祝于母庚」,《合集》2570:「祝于母」,表示向母庚祝禱。此外,裘錫圭認為「祝」字除了以鬼神為對象外,還有以活人為對象的、意義近於「告」的用例。《合集》20966:「八日庚午又(有)祝方曰:才(在)……」,「祝方曰」即告訴方。
金文表示祝禱,小盂鼎:「王各(格)廟,祝。」又表示主持祝禱的官,長甶盉:「即井白(伯)、大(太)祝射。」表示與井伯、太祝一起射箭。
戰國竹簡通假作「篤」,表示關係親密,感情深厚,《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16:「上下和且祝(篤)」,表示上下和諧,而且非常親密。簡33:「不親則不敬,不和則不篤,不義則不服。」 「不和則不篤」即「不和則不親」(沈培)。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段玉裁注:「此以三字㑹意。謂以人口交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