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馔”文言文意思
“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饌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huàn
“馔”字的古汉语解释
zhuàn
1.动词 陈设或准备食物。《仪礼·士虞礼》:“馔于西坫上。”
2.名词 食物,多指美食。《南史·虞悰传》:“盛馔享宾。”
【又】动词 吃;喝。《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
huán
量词 通“锾”,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的六两。《尚书·大传·甫刑》:“夏后氏不杀不刑,死罪罚二千馔。”
“馔”国语辞典解释
zhuàn
动词1.準備、陳置食物。唐.杜甫〈病後遇王倚飲贈歌〉:「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2.吃喝、飲用。《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
3.款待、招待。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〇.神奇》:「時方饌客,掌書記朱炎在坐。」 清.鄭珍〈江邊老叟〉詩: 「路旁偶憩憶當時,主人饌我不受貲。」
名词
泛指酒食菜餚。《儒林外史》第二回:「今日先生為甚麼不用肴饌?」
“馔”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雛綰切五音集韻雛睆切,𠀤音撰。玉篇飯食也。
說文具食也。
周禮·天官·酒正以共王之四飮三酒之饌。
疏謂饌𨻰具設之也。
儀禮·燕禮膳宰具官,饌于寢東。
註具其官之所饌,謂酒也,牲也,脯醢也。
又韻會小補或作篹。
前漢·元后傳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爲文母篹食堂。
註孟康曰:篹,音撰。晉灼曰:篹,具也。
又集韻扶萬切,音飯。
又五音集韻士戀切,音籑。義𠀤同。
又正韻須兗切,音選。尚書大傳夏后氏不殺不𠛬,死罪罰二千饌。
馬融云饌,六兩。
史記·平準書作撰。
蘇林云撰音選擇之選。
說文本作籑,从食算聲。或从㢲作𩜹。諸韻書沿俗作饌。
“馔”形意通解
略說: 「饌」字從「食」,「巽」聲,表示把菜餚全部端放出來。詳解: 「饌」古作「䉵」,「算」是聲符,聲符「算」可替換為音近的「巽」。本義為布置食物、把菜餚陳列在飯桌上,準備齊全。《說文》:「䉵,具食也。从食,算聲。饌,䉵或从巽。」
「䉵」引申為編撰的意思,「撰」是後起字。《漢書.刑法志》「刪定律令,䉵二百章」,意謂刪改律令,撰成二百個章節。訓詁名著《經籍䉵詁》的「䉵」就是編撰的「撰」的古字,很多人錯寫成《經籍纂詁》(裘錫圭)。又《廣雅》:「饌、撰,具也。」「饌」與「撰」之同源,可見「具食」一如「著述」,都應講究心思!
「饌」字可用作動詞,如《儀禮.士喪禮》有「饌于東堂下」,「皆饌于東方」等語。《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
「饌」字也可用作名詞。《儀禮.士冠禮》:「具饌于西塾。」《儀禮.燕禮》:「膳宰具官饌于寢東」。李白〈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中,「饌玉」是珍貴如美玉的佳餚。「鐘鼓饌玉」形容奢華富貴的生活,意謂嘉讌和美食都不值得稀罕,從而帶出下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之絕妙佳句!
據《永靖縣志》記載,中國甘肅陝西一帶流傳一首律詩,據云是漂泊異鄉的隴上遊子描述對當地農家菜的懷念:「少小之餐未易忘,每思家饌幾回腸;千秋早有酸蒲菹,萬戶今留苣菜香;痛飲田頭消暑氣,深藏廚下備年荒;農家茅舍酬親友,漿水麵條最味長。」嶺南著名食家江孔殷的孫女江獻珠所出版的「家饌」食譜系列馳名中外,江氏深明可以享受家常菜是最幸福的事。江氏自小從家廚裡浸淫出過人的味覺,及長才憑記憶、苦學和心思成就出卓越廚藝,上引詩的首聯「少小之餐未易忘,每思家饌幾回腸」,實可借作江氏自述平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