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馑”文言文意思
“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馑”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ǐn

“馑”字的古汉语解释

jǐn

1.名词 蔬菜歉收。指灾荒。《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

2.名词 泛指庄稼欠收;灾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国语辞典解释

jǐn

名词
1.蔬菜不成熟的情況。《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

2.五穀歉收的荒年。《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兵革屢興,荒饉荐及。」 唐.白居易〈除李遜京兆尹制〉:「或紛擾之際,或荒饉之餘;威惠所加,罔不和輯。」

jìn

(一)之又音。

“馑”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𠀤音僅。
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𩞎。

“馑”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也是聲符。「」表示乾旱,象焚人牲求雨之形。乾旱故糧食失收,故「」的本義是穀物失收。

詳解: 金文從「」從「」。「」表示乾旱,象焚人牲求雨之形。乾旱故糧食失收,故「」的本義是穀物失收。「」也是聲符。《墨子.七患》:「一穀不收謂之饉,二穀不收謂之旱」。

  《廣韻》分辨「」、「」二字:「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作物失收。曶鼎:「昔饉歲,匡眾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詩.小雅.雨無正》:「降喪饑饉,斬伐四國。《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二穀不升謂之饑,三穀不升謂之饉。

  《說文》:「饉,蔬不孰爲饉。从食堇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