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馑”国语辞典解释
jǐn
名词1.蔬菜不成熟的情況。《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
2.五穀歉收的荒年。《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兵革屢興,荒饉荐及。」 唐.白居易〈除李遜京兆尹制〉:「或紛擾之際,或荒饉之餘;威惠所加,罔不和輯。」
jìn
(一)之又音。“馑”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𠀤音僅。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𩞎。
“馑”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食」從「堇」,「堇」也是聲符。「堇」表示乾旱,象焚人牲求雨之形。乾旱故糧食失收,故「饉」的本義是穀物失收。詳解: 金文從「食」從「堇」。「堇」表示乾旱,象焚人牲求雨之形。乾旱故糧食失收,故「饉」的本義是穀物失收。「堇」也是聲符。《墨子.七患》:「一穀不收謂之饉,二穀不收謂之旱」。
《廣韻》分辨「飢」、「饉」二字:「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作物失收。曶鼎:「昔饉歲,匡眾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詩.小雅.雨無正》:「降喪饑饉,斬伐四國。」《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二穀不升謂之饑,三穀不升謂之饉。」
《說文》:「饉,蔬不孰爲饉。从食堇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