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国语辞典解释
jìng
名词1.疆界。例: 「邊境」 、「國境」 。《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 唐.韓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四境之內,竟歲無一事。」
2.地方、區域。例: 「仙境」 、「勝境」 。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3.情況、光景。例: 「順境」 、「逆境」 、「家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宋.陸游〈懷昔〉詩: 「豈知墮老境,槁木蒙霜菅。」
4.程度、地步。例: 「學無止境」 、「已臻化境」 。
“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景。說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
魯語外臣之言不越境。
史記·諸侯王表諸侯比境。
註地相接次也。
前漢·地理志開地斥境。
通作竟。
“境”形意通解
略說: 從「土」,「竟」聲,本義為疆界。詳解: 從「土」,「竟」聲,本義為疆界。《說文新附》:「疆也。从土,竟聲。」《國語‧魯語上》:「外臣之言不越境。」
「境」可表示地域、處所。晉陶潛〈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境」也表示境地、境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噉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