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文言文意思
“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塘(简繁同形)
拼音:táng
“塘”字的古汉语解释
táng
1.名词 堤岸;堤防。《新唐书·地理志二》:“绕州郭有堤塘百八十里。”
2.名词 水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沉塘坳。”
“塘”国语辞典解释
táng
名词1.堤岸,後亦用為地名。例: 「堤塘」 、「河塘」 、「海塘」 、「錢塘」 、「瞿塘」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連茂苑于海陵,跨橫塘于江浦。」
2.水池、池子。例: 「水塘」 、「池塘」 。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3.浴池。例: 「洗澡塘」 。
“塘”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𤃣也。築土遏水曰塘。吳越春秋夫差姑蘇臺東,丹湖萬頃,內有金銀塘。
又錢塘志曹華信立防海塘,募致土石一斛與錢一千,來者如雲。乃曰:不復需土。皆棄而去。塘成,因名錢塘。
又瞿塘,在夔州東。
方輿勝覽瞿塘,古西陵峽,乃三峽之門。
杜甫詩衆水會培萬,瞿塘第一門。
通作唐。
“塘”形意通解
略說: 從「土」,「唐」聲。本義是堤防、堤岸,引申表示水池、池塘。詳解: 從「土」,「唐」聲。本義是堤防、堤岸。《說文新附》:「塘,隄也。从土,唐聲。」《玉篇.土部》:「塘,隄塘也。」如《淮南子.主術》:「魚得水而游焉則樂,塘決水涸,則為螻蟻所食。」《後漢書.方術列傳》:「(許)楊因高下形埶,起塘四百餘里,數年乃立。」
「塘」引申表示水池、池塘。《廣雅.釋地》:「塘,池也。」古代以方者為「塘」,圓者為「池」。如《文選.劉公幹〈贈徐幹〉》:「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方塘水白,釣渚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