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文言文意思
“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墓”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墓”字的古汉语解释

名词 古代称隆的坟墓为,平的坟墓为墓。《殽之战》:“尔何知!中寿,尔之木拱矣。”后泛指坟墓。《五人墓碑记》:“故今之中全乎为五人也。”

“墓”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埋葬死者的地方。例: 「墳墓」「公墓」 。唐.白居易〈續古〉詩一〇首之二:「古墓何代人,不知姓與名。」

“墓”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暮。
說文丘也。
鄭玄曰冢塋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
禮·檀弓古不修
 又易非古也。
王制地不請。
周禮·春官大夫掌凡邦之地域,爲之圖,令國民族葬。凡爭地,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厲。
厲,謂塋限遮列之處。庶人不封不樹,故不言冢而云
 又揚子·方言凡葬,無墳謂之,有墳謂之塋。故檀弓云:而不墳。
 又平曰、封曰冢、高曰墳。
 又北谷曰
史記·封禪書西方神明之
 又集韻䝉晡切,音模。
前漢·班固敘傳陵不崇
音模。

“墓”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墳墓。

詳解: 從「」,「」聲。本義是墳墓。《說文》:「墓,丘也。从土,莫聲。」段注:「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渾言之則曰丘墓也。」古代稱封土隆起的為「」,沒有封土隆起的為「」,後來不加區別皆可稱為「」。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陳侯、鄭伯、許男送葬,至於西門之外,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漢書.楚元王傳》:「孔子葬母於防,稱古墓而不墳。

  「」也表示茔域、墳地。如《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孔穎達疏:「塋域謂之墓。《禮記.曲禮上》:「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鄭玄注:「墓,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