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文言文意思
“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坦”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ǎn

“坦”字的古汉语解释

tǎn

1.形容词 平直;宽广。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其地而平,其水淡而清。”

【引】开阔;广大。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

2.动词 露出。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腹卧。”

“坦”国语辞典解释

tǎn

动词
露出。例: 「坦胸露背」 。唐.杜甫〈江亭〉詩: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形容词
1.寬平、平穩。例: 「坦途」「平坦」

2.心地寬廣,沒有私心。《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名词
1.舊稱女婿。如稱賢婿為「賢坦」 ,尊稱他人的女婿為「令坦」

2.姓。如宋代有坦中庸。

“坦”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它但切集韻韻會儻旱切,𠀤灘上聲。
說文寬也,平也。
易·履卦履道
 又姓。宋有中庸。
亦作憚。
 又通壇。見壇字註。

“坦”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平坦。

詳解: 從「」,「」聲。本義是平坦。《玉篇.土部》:「坦,平也。」如《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穎達疏:「坦坦,平易之貌。《莊子.秋水》:「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引申表示寛闊、廣大。《玉篇.土部》:「坦,寛皃。」如《文選.張平子〈西京賦〉》:「雖斯宇之既坦,心猶憑而未攄。」李善注引薛綜曰:「坦,大也。

  「」也表示寛舒、豁達。《說文》:「坦,安也。从土,旦聲。」如《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何晏集解引鄭玄曰:「坦蕩蕩,寬廣貌。《顏氏家訓.終制》:「吾已六十餘,故心坦然,不以殘年為念。

  「」表示坦露、明顯。如三國魏嵇康〈明膽論〉:「此理坦然,非所宜滯。《後漢書.儒林列傳》:「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

  「」還表示裸露。如《世說新語.雅量》:「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唐代杜甫〈江亭〉:「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