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国语辞典解释
tán
动词延及、蔓延。《詩經.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副词
深。例: 「覃思」 、「覃深」 。
qín
名词姓。如明代有覃應充。
“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𠀤音潭。廣韻及也,延也。
詩·周南葛之覃兮。
又大雅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又深廣也。
晉書·夏侯湛傳揚雄覃思于太𤣥。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傳覃懷,近河地名。
又黃覃子,曲名。
晉書·樂志李延年造。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本譚,或去言爲覃。梁有東南寧州刺史覃無克。
又集韻余廉切,音鹽。利也。
又上聲,以冉切。與䎦同。
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又式荏切,音審。義同。
又正字通入感韻,音倓。○按韻書無倓音。
“覃”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鹵」從「𣆪」作「𪉷」,「𣆪」象盛載東西的罈子,「鹵」字象鹽粒,全字象罈中裝載鹽之形。詳解: 金文從「鹵」從「𣆪」作「𪉷」,「𣆪」象盛載東西的罈子,「鹵」字象鹽粒,全字象罈中裝載鹽之形。
早期金文所從「鹵」字省去象鹽之小點,是「鹵」的省形。季旭昇根據毛公鼎「簟」字從「鹵」從「皿」,認為「覃」是「𪉟」、「鹽」的初文,可備一說。金文用法有二:一,用作族氏名;二,表示擴大,晉姜鼎:「每(敏)揚厥光剌(烈),虔不彖(惰),魯覃京師,乂我萬民」,「魯覃京師」指使其京師得以擴展(郭沫若)。
《說文》:「覃,長味也。从𣆪,鹹省聲。《詩》曰:『實覃實吁。』𪉙,古文覃。覃,篆文覃省。」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