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言文意思
“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汤”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tāng/shāng

“汤”字的古汉语解释

tāng

1.名词 热水;开水。《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

2.名词 食物加水煮后的液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3.名词 汤剂;用水煎服的中药。《史记·偏鹊仓公列传》:“治病不以液。”

4.名词 人名。商朝的创建人。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被之矣。”

tàng

动词 通“烫”。用热水焐;烫。《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熨之所及也。”

shāng

见“汤汤”。

【汤池】⒈灌注沸水的护城河,喻称城防坚固。⒉灌注温泉水的浴池。

【汤火】沸水和烈火,比喻极其危险的情势。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处死。

【汤汤】shāngshāng⒈水流浩大的样子。《岳阳楼记》:“浩浩,横无际涯。”⒉指琴声。《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乎若流水。”

“汤”国语辞典解释

tāng

名词
1.熱水、沸水。例: 「揚湯止沸」「赴湯蹈火」《論語.季氏》「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水滸傳》第二回:「莊客點上燈火,一面提湯來洗了腳。」

2.食物烹煮後所得的汁液。例: 「雞湯」「高湯」「紅燒牛肉的湯拿來拌飯,又香又好吃。」

3.具有多量汁水的菜餚。例: 「蛋花湯」「青菜豆腐湯」

4.藥材加水煎熬成的汁液。例: 「湯劑」「湯藥」《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5.古代一種置人於沸水中烹死的刑罰。《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6.溫泉。例: 「溫湯」「錢湯」

7.人名。商朝的開國君主。也稱為「商湯」「成湯」

8.姓。如明代有湯顯祖。

动词
1.用熱水燙熟或溫熱食物。《山海經.西山經》「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

2.接觸、碰觸。《董西廂》卷五:「三五日來不湯個水米,教俺難戀世。」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湯我一湯,拷了你那腰截骨。」

shāng

參見「湯湯」 條。

“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𠀤音鏜。
說文熱水也。
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又水名。
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又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又谷名。
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又州名。
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又縣名。
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又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又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𠀤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
詩·大雅江漢湯湯。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
禮·月令如以熱湯。
 又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
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又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
詩·陳風子之湯兮。
湯,蕩也。
言游蕩無不爲也。
 又與盪同。
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又韻補叶透空切,音通。
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考證:〔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 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謹省華字。

“汤”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本義是熱水。

詳解: 金文從「」,「」聲,本義是熱水。《說文》:「湯,熱水也。从水,昜聲。

  金文用為人名及地名。如師湯父鼎:「師湯父拜稽首」。戰國竹簡通假作「」,郭店竹簡〈唐虞之道〉簡1:「湯吳之道,播而不傳。」「湯吳」即唐虞,指堯舜之道。《史記.五帝本紀》:「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