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国语辞典解释
yá
名词1.水邊。《書經.微子》:「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漢.王充《論衡.驗符》:「廬江皖侯國,民際有湖。皖民小男,曰陳爵陳挺,年皆十歲以上,相與釣於湖涯。」
2.邊際。《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3.極限。《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宋.蘇軾〈答李方叔〉:「某以虛名過實,士大夫不察,責望逾涯。」
“涯”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正韻𡧧佳切,𠀤音崖。玉篇水際也。
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又借作窮盡意。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又朱涯,水名。
前漢·地理志在鬱陵郡臨塵縣。
又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𡧧。義同。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
柳宗元·道州孔子廟𥓓銘欽惟聖王,厥道無涯。世有頌辭,益疾其多。
“涯”形意通解
「涯」本作「厓」,後加水為形符。表示水邊、岸邊,引申有邊際、極限之意。「涯」與「厓」、「崖」、「岸」、「涘」義同,參見各字。《說文新附》:「涯,水邊也。从水从厓,厓亦聲。」《玉篇》:「水際也。」《廣韻.支韻》:「水畔也。」《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