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文言文意思
“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袒”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ǎn

“袒”字的古汉语解释

tǎn

1.动词 解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胸露乳,矫首昂视。”

2.动词 偏袒;袒护。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

“袒”国语辞典解释

tǎn

动词
1.裸露。例: 「袒腹」「袒胸」《左傳.莊公八年》「袒而示之背。」

2.偏護。例: 「偏袒」「袒護」 。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士獲厥心,太袒高驤。」 《清史稿.卷四二八.秦定三傳》「福濟所恃惟兩軍,難左右袒,軍飢且渙。」

3.表露、表白。例: 「袒懷」「袒露心事」

“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𠀤音但。裼也。
禮·曲禮冠母免,勞毋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決遂。
,左免衣也。
凡事無問吉凶,皆左,惟有受𠛬右。
 又楞嚴經佛乞食王城,偏右肩。
 又釋名汗衣,或曰鄙,或曰羞,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而衣此耳。
 又廣韻丈莧切。同綻,衣縫解也。詳䘺字註。
 又與襢通。詳襢字註。考證:〔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決遂。,左免衣也。〕 謹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

“袒”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衣縫裂開。

詳解: 從「」,「」聲。戰國楚系文字有作上下結構。小篆及以後字形為左右結構。本義是衣縫裂開。《說文》:「袒,衣縫解也。从衣,旦聲。」段玉裁注:「許書無綻字,此卽綻字也。」此義後用「」。

  「」表示脫衣露出上身。如《禮記.曲禮上》:「斂髮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鄭玄注:「袒,露也。《戰國策.趙策二》:「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

  「」特指脫去外衣的左袖。如《儀禮.士喪禮》:「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諸面之右」賈公彥疏:「謂袒左袖,扱於左腋之下,帶之內,取便也。《漢書.高帝紀上》:「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顏師古注:「袒,謂脫衣之袖也。

  西漢時,呂后死後,太尉周勃欲奪取呂氏的兵權,要求軍隊眾人擁護呂氏的露出右臂,擁護劉氏的露出左臂。結果眾人都露出左臂,擁護劉氏。《漢書.高后紀》:「(周)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後以「」或「左袒」表示偏護其中一方。如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士獲厥心,大袒高驤。」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拜壇》:「內閣高弘圖、姜日廣左袒逆黨,俱已革職了。

  「」還表示解開。如《禮記.少儀》:「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冑。」孔穎達疏:「袒,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