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文言文意思
“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褚”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ǔ

“褚”字的古汉语解释

zhǔ

1.名词 袋子。《庄子·至乐》:“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名词 用丝绵装的衣服。《汉书·南粤王赵佗传》:“上五十衣,中三十衣,下二十衣遗王。”

3.名词 覆盖棺材的红布。《礼记·檀弓上》:“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幕丹质,蚁结于隅。”

chǔ

动词 通“储”。储藏。《左传·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之。”

zhě

名词 兵卒。《方言》三:“楚东海之间,……卒谓之弩父,或谓之。”

“褚”国语辞典解释

chǔ

动词
1.以絲綿鋪衣。《玉篇.衣部》「褚,裝衣也。」 漢.史游〈急就篇〉:「襜褕袷複褶褲褌。」 唐.顏師古.注:「褚之以綿曰複。」

2.貯藏。《左傳.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名词
1.口袋。《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 《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張孝秀傳》「有商人置諸褚中,展轉入東林。」

2.姓。如漢代有褚大。

“褚”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張呂切集韻展呂切,𠀤音貯。裝衣也。
類篇囊也。
前漢·南粤王趙佗傳五十衣,中三十衣,下二十衣,遺王。
師古曰以綿裝衣曰
 又蓄也。
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之。
 又覆棺之物。
禮·檀弓幕丹質。
以丹幕爲
 又廣韻丑呂切,音楮。
集韻制衣也。
 又姓。
潛夫論師氏,皆鄭姬姓也。
通志·氏族略氏卽師氏,漢梁相大,元成間有先生少孫,𠀤以儒學稱。
 又集韻止野切,音者。衣赤也。
揚子·方言卒謂之

“褚”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與小篆同。本義為紅褐色的衣服,因古時士卒常穿褚衣,故引申為士兵之稱呼。今常用作姓氏。

詳解: 金文從「」,「」聲,與小篆同。本義為紅褐色的衣服。《說文》:「褚,卒也。從衣,者聲。」徐灝注:「卒謂之褚者,因其着褚衣而名之也。」「褚衣」即「赭衣」,紅褐色衣服。古時士兵穿着紅褐色的衣服,因而士兵又稱為「」。《方言》:「楚東海之間……卒謂之弩父,或謂之褚。」郭璞注:「言衣赤也。

  「」又指絲綿衣服,《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顏師古注:「以綿裝衣曰褚,上中下者綿多少薄厚之差也。」「褚衣」即綿衣,上褚、中褚和下褚的分別在於衣服的絲綿數量的多少,絲綿愈多,衣服愈厚。又可解作袋、囊。《集韻.語韻》:「褚,囊也。《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全句指袋小不可裝大東西,井繩短不可以汲取深井裏的水。

  金文用作人名,八年新城戈:「冶褚」,即鑄造這把戈的工匠名褚。

  漢竹書「」通「」,用作儲蓄之意。《馬王堆.十問》簡47:「氣將褚(貯)。」即真氣將得到貯存。古書「」亦通「」,儲藏、儲蓄之意。《左傳.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杜預注:「褚,畜也。」洪亮吉《春秋左傳詁》:「貯、褚古字通。高誘《呂覽注》引此即作『貯』。

  漢帛書借「」為「」。《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明君》第445行:「已而大君非壹(一)褚(緒)輿邦而積於兵者」,「一緒」即一事、一是。全句指後來的君主沒有專心一意在其國家並聚集其軍隊。

  「」又用於姓氏,漢印有褚成、褚延年等;歷代褚姓名人,如西漢時補述《史記》的褚少孫、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褚遂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