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文言文意思
“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褶(简繁同形)
拼音:zhě
“褶”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ě
名词 衣裙上的褶子。张祜《观杭州柘枝》:“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dié
名词 夹(衣)。《礼记·玉藻》:“禅为絅,帛为褶。”
xí
名词 骑服。《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唯世子燔翳捐褶。”
【褶子】一种传统戏装中的便服外衣。
“褶”国语辞典解释
zhé
名词衣物上的皺褶。通「褶」 。南朝梁.劉遵〈應令詠舞詩〉:「履度開裙襵。」 《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裹頭者,左右各三襵,以象三才。」
动词
折疊。唐.元稹〈江陵三夢〉詩: 「分張碎針線,襵疊故幈幃。」
dié
名词即夾衣。中間無綿絮的雙層衣服。《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則必有裳。」 《禮記.玉藻》:「禪為絅,帛為褶。」 漢.鄭玄.注:「褶,有表裡而無著。」
xué
名词動物名: (1)雀形目。似鵲,毛色黑而有文采,嘴、腳為紅色,尾巴長,性凶悍。也稱為「山鵲」 。(2)鳴禽類。形與文鳥相似,雄鳥頭部黑色,嘴圓錐狀,頰至喉側深紅色,背灰色,胸腹赤色,翼與尾黑色。雌鳥毛色淡,頰至喉側深紅色。
zhé
名词衣物上的皺折。唐.張祜〈觀杭州柘枝〉詩: 「看著遍頭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xí
(二)之又音。“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類篇襲也。
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又禮·玉藻帛爲褶。
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
喪大記君褶衣褶衾。
註褶,袷也。
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又集韻席入切,音習。
類篇袴褶,騎服。
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又寔入切,音十。義同。
又韻經古襲字。註見十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