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文言文意思
“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蛰”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hé

“蛰”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é

动词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庄子·天运》:“虫始作。”

“蛰”国语辞典解释

zhí

动词
1.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二:「蟲土閉而蟄,魚淵潛而處。」

2.隱藏潛伏。民國.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

zhé

(一)之語音。

“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立切,音䐲。
說文藏也。
爾雅·釋詁蟄,靜也。
藏伏靜處也。
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
啓蟄,言始發蟄也。
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
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𠀤音叱。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