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文言文意思
“蜀”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蜀(简繁同形)
拼音:shǔ
“蜀”字的古汉语解释
shǔ
1.名词 周代诸侯国,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又】地域名,在四川一带。
2.名词 朝代名(公元221-263年)。三国之一,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又称“蜀汉”,第一代君主是刘备。
【又】朝代名(公元907-925年)。五代时王建所建,史称前蜀。
【又】朝代名(公元934-965年)。后唐孟知祥所建,史称后蜀。
“蜀”国语辞典解释
shǔ
名词1.朝代名:(1)參見「蜀漢」 條。(2)十國之一。起訖年不詳。王建建立,為後唐所滅。歷史上稱為「前蜀」 。(3)參見「後蜀」 條。
2.大陸地區四川省的簡稱。秦時隸屬巴、蜀二郡屬地,故簡稱為「蜀」 。
“蜀”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𠀤音屬。說文葵中蠶也。
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
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
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考證:〔爾雅·釋山獨山,蜀。〕 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
“蜀”形意通解
略說: 「蜀」字象蜀國開國君主蠶叢在養蠶,本義是蜀國,引申表示蠶蟲。詳解: 甲金文從「目」從「人」從「虫」。「蜀」字象蜀國開國君主蠶叢在養蠶,本義是蜀國,引申表示蠶蟲。「虫」亦是聲符。古書記載蠶叢的眼睛是豎起來的,《華陽國志》:「周失紀綱,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所以甲金文特地把養蠶人的眼睛豎起來。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與甲金文字形和文獻互相印證。
甲金文用作國名,指蜀國。《周原》68:「伐蜀」。班簋:「甹(屏)王立(位),乍(作)亖(四)方亟(極),秉緐、蜀、巢。」表示掌管、管理緐、蜀、巢等國家。
戰國竹簡通假為「獨」,表示孤獨,《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6:「燕燕之情,以其蜀(獨)也。」是說〈燕燕〉一詩的情,是因為主角從此要孤獨了(季旭昇)。
《說文》:「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段玉裁注:「《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
「蜀」後來加「虫」分化出「蠋」字專門表示蠶蟲一義。
「蜀」在古今方言中還可以表示一,如《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這種用法今天仍保留在漢語閩方言中,如福州方言,潮州方言,「一」在口語中皆讀作「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