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言文意思
“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舒”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ū

“舒”字的古汉语解释

shū

1.动词 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

2.动词 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啸,临清流而赋诗。”

3.动词 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稍稍正坐。”

4.动词 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过来。”

“舒”国语辞典解释

shū

动词
1.伸展。例: 「舒手舒腳」「舒眉弄眼」

2.宣洩、抒發。例: 「舒懷」《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忱菀而莫達。」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

形容词
1.遲緩、從容不迫。《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唐.柳宗元〈游黃溪記〉:「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

2.安適、舒暢。例: 「舒泰」「舒服」《文選.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名词
姓。如唐代有舒元輿。

“舒”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商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𠀤音書。
說文伸也。
博雅,展也。
揚子·方言,勃展也。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勃。
 又廣韻緩也,遲也,徐也。
爾雅·釋詁,敘也。
詩·大雅保作。
,徐也。
釋文,序也。
禮·玉藻君子之容遲。
遲,閒雅也。
淮南子·原道訓柔弱以靜,安以定。
,詳也。
 又爾雅·釋詁緒也。
又爲端緒。
 又韻會散也,開也。
 又國名。
詩·魯頌是懲。
,楚之與國。
春秋·僖三年徐人取
國,今廬江縣。
韻會唐置州,宋改安慶府。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明日將復戰,期于壽
,莒地。
 又姓。唐元興。
 又鼎名。
左傳·定六年文之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
鼎,鼎名。
 又博雅月御謂之望
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啟旦,望曜景以灼夜。
 又禮·內則鴈翠,鵠鴞胖,鳧翠。
鴈,鵝也。鳧,鶩也。
 又韻會通作荼。
史記·建元以來侯表荆荼是徵。
荼,音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斵目必荼。
荼,讀爲。古文荼假借字。
 又五音集韻羊茹切。與豫同。
晉書·地理志豫,飾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讀作豫。
 又韻補叶商支切,音詩。
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我王何憂不能移。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斷日必荼。〕 謹照原文斷日改斵目。〔五音集韻羊如切。與豫同。〕 謹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

“舒”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皆是「」的聲符。「」的本義疑為舒展、緩慢、從容。

詳解: 金文從「」從「」,「」、「」皆是「」的聲符。「」的本義疑為舒展、緩慢、從容。

  「」字的「」與「」字共用筆畫。金文用作姓氏,十一年咎茖戈:「工帀(師)舒憙」,意指負責鑄造青銅器的工匠叫舒憙。

  戰國竹簡通假為「」,《上博竹書三.周易》簡49:「言又(有)舒(序),悔亡。」意謂言語有秩序,沒有後悔。《周易.艮.六五》:「言有序,悔亡。

  《說文》:「舒,伸也。从舍从予,予亦聲。一曰舒,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