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文言文意思
“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戍(简繁同形)
拼音:shù
“戍”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ù
1.动词 防守边疆。《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动词 泛指防守。《石壕吏》:“三邺城戍。”
3.名词 驻防的士兵。《左传·定公元年》:“乃归诸侯之戍。”
4.名词 驻防的营垒、城堡。柳元《段太尉逸事状》:“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
“戍”国语辞典解释
shù
动词以兵卒防守邊疆。例: 「戍守」 。《左傳.僖公三十年》:「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名词
1.守衛的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宋.陸游〈悲秋〉詩八首之一:「可使江淮間,歲歲常列戍。」
2.軍隊駐守的營房。《晉書.卷七三.庾亮傳》:「其謝尚、王愆期等,悉令還據本戍。」 唐.元結〈欸乃曲〉五首之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戍”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𠀤輸去聲。說文守邊也。
爾雅·釋言遏也。
註戍守,所以止寇賊。
廣韻舍也。
詩·小雅我戍未定。
又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戍”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人背負着戈去保衛邊疆。本義是戍守、守衛。詳解: 甲金文象人背負着戈去保衛邊疆。《說文》:「戍,守邊也。从人持戈。」王筠《說文句讀》:「《廣韻》云『從人荷戈也』,蓋據《說文》古本。」
甲骨文表示守衛,《合集》28053:「令(命)五族戍羌」。表示命令五族去戍守邊彊,防範羌人。又用作職官名。金文表示戍守,中甗:「白買父□台(以)氒(厥)人戍漢中州。」《史記.陳涉世家》:「發閭左適戍漁陽」,司馬貞索隱:「戍者,屯兵而守也。」《詩.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又用作武官名,詢簋:「今余令(命)女(汝)啻(嫡)官𤔲邑人,先虎臣後庸……成周走亞、戍。」「戍」為職官,殷墟卜辭習見,亦見於商彝戍甬鼎。張亞初、劉雨說:「戍是一種武官名,可能是守邊之武職。它是商代常見的職官名。詢簋講『成周走亞、戍』,說明這裡是指殷遺,是受周人控制的對象。戍是西周銘文中很少見的。」又用作人名。史戍卣:「史戍乍(作)父壬尊彝」。
「戍」和「伐」皆從「人」從「戈」,分別在於「戍」的人形和戈分離,「伐」的戈橫貫人形頸部,以表示拿戈來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