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文言文意思
“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塾(简繁同形)
拼音:shú
“塾”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ú
1.名词 宫门外东西两侧的房屋。《仪礼·士寇礼》:“摈者玄端负东塾。”
2.名词 旧时私人设立的学堂。《芋老人传》:“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
“塾”国语辞典解释
shú
名词1.大門兩側的廳堂。《爾雅.釋宮》:「門側之堂謂之塾。」 《儀禮.士冠禮》:「筮與席,所卦者,具饌于西塾。」
2.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場所。例: 「私塾」 、「家塾」 。
“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殊六切集韻韻會神六切,𠀤音孰。說文門側堂也。
禮·學記古之敎者,黨有庠,家有塾。
儀禮·冠禮具饌于西塾。
又三輔黃圖未央宮外有塾門。
古今注塾之爲言熟也。臣朝君,至塾門,更詳熟所應對之事。
又前漢·食貨志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鄰長坐于左塾。
又疾也。
山海經首山之隂曰机谷,多𩿁鳥,其狀如梟而三目,食之巳塾。𩿁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