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文言文意思
“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震(简繁同形)
拼音:zhèn
“震”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èn
1.名词 雷。《左传·隐公九年》:“大雨震电。”
2.动词 震动。《张衡传》:“后数日驿到,果地震陇西。”
3.动词 威慑。《过秦论》:“余威震于殊俗。”
4.形容词 惊恐。《少年中国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5.名词 威严。《左传·文公六年》:“其子何震之有?”
6.动词 通“娠”,怀孕。《左传·昭公元年》:“邑姜方震太叔。”
【震悼】震动悲悼。
【震怒】盛怒。
“震”国语辞典解释
zhèn
动词1.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伯夷之廟。」 《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2.動盪。例: 「名震天下」 。《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3.恐懼、害怕。《易經.震卦.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 《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4.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名词
1.疾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
2.《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2)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的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振。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易·說卦震爲雷。
詩·小雅㷸㷸震電。
傳震,雷也。
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
疏雷之甚者爲震。
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
書·舜典震驚朕師。
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
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
春秋·文九年地震。
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𤇏,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
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
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
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
註娠,猶震也。
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
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
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
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怒也。
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
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震”形意通解
略說: 從「雨」,「辰」聲,本義為雷。詳解: 從「雨」,「辰」聲,本義為雷。《說文》:「震劈歴振物者。从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𩇒,籒文震。」段玉裁注:「霹靂,疾雷之名。」 《詩‧小雅‧十月之交》:「燁燁震電,不寧不令。」毛傳:「震,雷也。」
「震」可表示雷擊。《易‧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高亨注:「巨雷不擊其人之身,擊其鄰人。」
「震」也表示震動。《詩‧魯頌‧閟宮》:「不虧不崩,不震不騰。」毛傳:「震,動也。」
「震」還表示威勢、威嚴。《詩‧商頌‧長髮》:「昔在中葉,有震且業。」鄭玄箋:「震,猶威也。」
「震」亦指驚懼。《逸周書‧作雒》:「二年,又作師旅,臨衛政殷,殷大震潰。」朱右曾校釋:「震,懼。」
「震」是八卦之一,象徵雷震。又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震下震上。《易‧震》:「《象》曰:洊雷,震。」孔穎達疏:「洊者,重也,因仍也。雷相因仍,乃為威震也。」
「震」還指東方。《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