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文言文意思
“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霾(简繁同形)
拼音:mái
“霾”字的古汉语解释
mái
1.名词 空气中烟雾、尘埃过多而形成的混浊不清的天气现象。《诗经·终风》:“终风且霾。”
2.动词 通“埋”。《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国语辞典解释
mái
名词懸浮於空氣中之煙、塵等微粒聚集形成的昏暗現象。唐.盧綸〈送惟良上人歸江南〉詩: 「苦霧沉山影,陰霾發海光。」 《紅樓夢》第七八回:「塵霾斂兮星高,溪山麗兮月午。」
动词
1.大風揚塵土,從上而下。《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2.覆藏。通「埋」 。《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霾”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𠀤音埋。說文風雨土也。从雨貍聲。
釋名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
埤雅霾下也。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爲霾。
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
詩·邶風終風且霾。
傳霾,雨土也。
集韻或作䨪。
又正韻左傳,叔豹季霾。◎按左傳文十八年,今本作季貍。
又集韻韻會𠀤暮拜切,音韎。義同。
“霾”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雨」從「豸」,「豸」象貓科動物,是「貍」的象形初文。詳解: 甲骨文從「雨」從「豸」,「豸」象貓科動物,是「貍」的象形初文。「貍」在「霾」字中作為聲符,「霾」的本義是空氣中懸浮着大量煙、塵等微粒的混濁現象,使天色陰晦。《說文》:「霾,風雨土也。从雨,貍聲。《詩》曰:『終風且霾。』」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空氣中佈滿塵土的陰晦天氣,《合集》13467:「茲雨不隹(唯)霾。」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為霾。」邢昺《疏》引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釋名.釋天》:「風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毛亨《傳》:「霾,雨土也。」聞一多《風詩類鈔》:「大風揚塵,從上而下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