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文言文意思
“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露(简繁同形)
拼音:lòu/lù
“露”字的古汉语解释
lù
1.名词 露水。《教战守策》:“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
2.介词 露天;在室外、野外。《<指南录>后序》:“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3.动词 显露;暴露。《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露布】⒈古代不封口的奏章或诏书。⒉指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露”国语辞典解释
lù
名词1.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楚辭.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芳香可飲的酒或液體。例: 「玫瑰露」 、「果子露」 。
3.姓。如漢代有露平。
动词
表現、顯現。例: 「顯露」 、「表露」 、「暴露」 、「原形畢露」 。
lòu
动词1.顯現。例: 「露出馬腳」 、「衣角外露」 。
2.洩漏。例: 「露了口風」 。《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
“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
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
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
白虎通露者,霜之始。
禮·月令孟秋,白露降。
詩·召南厭浥行露。
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
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
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
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
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
集韻彰也。
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疏露見而生。
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
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
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
註露,羸也。
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
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
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
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
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
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
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
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
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𠂹露,書法也。
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𠂹。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
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
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魯語以露堵父爲客。
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露”形意通解
略說: 從「雨」,「路」聲,本義為露水。詳解: 從「雨」,「路」聲,本義為露水,即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結於物體上的水珠。《詩‧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露」可表示滋潤。《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 《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毛傳:「露亦有雲,言天地之氣,無微不著,無不覆養。」
「露」也表示顯露。《禮記‧孔子閑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孔穎達疏:「言眾物感此神氣風霆之形,露見而生。」
「露」還可表示揭露。《後漢書‧孔融傳》:「前以露袁術之罪,今復下劉表之事。」
「露」亦表示敗壞。《莊子‧漁父》:「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徵賦不屬,妻妾不和。」郭慶藩集釋:「荒露,謂荒蕪敗露。」
「露」還可用作羸弱。《左傳‧昭公元年》:「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杜預注:「露,羸也。壹之則血氣集滯而體羸露。」
「露」也表示酒或以水果蒸餾而成的飲料。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壽皇時,禁中供御酒名薔薇露。」《紅樓夢》第60回:「前日那玫瑰露,姐姐吃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