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文言文意思
“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霽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ì
“霁”字的古汉语解释
jì
1.动词 雨、雪停止,天气放晴。《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形容词 晴朗;明朗。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黄庭坚《濂溪诗序》:“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3.动词 缓和;缓解。《新唐书·裴度传》:“帝色霁,乃释寰。”范成大《望海宁赋》:“气平怒霁,水面如席。”
【霁月光风】喻人胸怀和易坦率。《宋史·周敦颐传》:“胸怀洒落,如霁,青石白云。”
“霁”国语辞典解释
jì
动词1.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例: 「雪霽」 、「秋雨新霽」 、「大雪初霽」 。唐.杜甫〈閣夜〉詩: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2.停止。例: 「霽怒」 。《漢書.卷七四.魏相傳》:「相心善其言,為霽威嚴。」
名词
晴朗的天氣。宋.姜夔〈翠樓吟.月冷龍沙〉詞: 「西山外,晚來還捲,一簾秋霽。」
形容词
晴朗的。唐.祖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詩: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宋.秦觀〈春日〉詩五首之二:「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計切,音擠。說文雨止也。从雨齊聲。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註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疏濟,止也。
書·洪範曰雨曰霽。
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前漢·魏相傳爲霽威嚴。
註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晴也。
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