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文言文意思
“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纠”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ū

“纠”字的古汉语解释

jiū

1.动词 用三股线拧成绳子。《说文解字》:“,绳三合也。”

2.动词 纠合;集聚。《后汉书·臧洪传》:“合义兵,并赴国难。”

3.动词 绞;缠绕。《九章·悲回风》:“思心以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4.动词 督察;约束。《左传·昭公六年》:“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

5.动词 纠正。《荀子·王制》:“严刑罚以之。”

6.动词 检举。《后汉书·桓潭传》:“今可令诸商贾自相告。”

7.形容词 曲折。何逊《渡连圻》:“洑流自洄,激濑似奔腾。”

“纠”国语辞典解释

jiū

动词
1.纏繞。例: 「這團毛線糾在一起了。」 《文選.淮南小山.招隱士》「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

2.集聚、集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 《後漢書.卷七〇.荀彧傳》「若紹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

3.督察。例: 「糾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

4.檢舉、告發。例: 「糾舉」「糾劾」《隋書.卷二五.刑法志》「詔有能糾告者,沒賊家產業,以賞糾人。」

5.矯正、改錯。例: 「糾正」《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jiǔ

(一)之又音。

“纠”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𠀤音朻。
說文繩三合也。
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
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又博雅舉也。
書·囧命繩愆糾謬。
糾,謂發舉其愆過。
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
糾,舉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
釋文糾,察也。
 又小宰凡宮之糾禁。
糾,猶割也,察也。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
猶繚繚也。
稀疏之貌。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
糾,收也。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
糾,合也。
 又玉篇告也。
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詩·陳風舒窈糾兮。
窈糾,舒之姿也。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
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纠”形意通解

」字的篆文從「」從「」,「」亦標聲。從「」表示與繩或絲有關,從「」表示糾纏繚繞的意思,故「」字本義當為絞合的繩或絲,後引申為纏擾、糾纏的意思。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