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文言文意思
“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褐(简繁同形)
拼音:hè
“褐”字的古汉语解释
hè
1.名词 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2.名词 墨黄色。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
“褐”国语辞典解释
hé
名词1.粗毛、布製成的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許子衣褐。」 漢.趙壹〈魯生歌〉:「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
2.比喻貧窮卑賤的人。《左傳.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 晉.杜預.注:「褐,寒賤之人。」
3.黃黑色。例: 「茶褐色」 。
4.姓。如明代有褐奎。
“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說文編枲韈也。
又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註褐,毛布也。
又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
註褐,麤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
註豎褐,僮豎之褐。
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
註褐,寒賤之人也。
又人名。
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又複姓。
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
又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
又韻補胡結切,音纈。
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同𧝶,麤衣也。
類篇或作𧝽。考證:〔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年。〕 謹照原文年改軍。
“褐”形意通解
略說: 從「衣」,「曷」聲,表示粗布或粗布衣,古時貧賤者所服,最早用葛、獸毛,後通常指大麻、獸毛的粗加工品。詳解: 從「衣」,「曷」聲,表示粗布或粗布衣,古時貧賤者所服,最早用葛、獸毛,後通常指大麻、獸毛的粗加工品。《說文》:「編枲韤。一曰:粗衣。从衣,曷聲。」 《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玄箋:「褐,毛布也。」
「褐」可表示粗麻織成的襪子。《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襪巾。」顏師古注:「襪,足衣也,一曰褐,謂編枲為襪也。」
「褐」也是貧賤者的代稱。《左傳‧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杜預注:「褐,寒賤之人。」
「褐」還指黃黑色。唐白居易〈三適贈道友〉:「褐綾袍厚暖,臥蓋行坐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