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裎”文言文意思
“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裎(简繁同形)
拼音:chéng/chěng
“裎”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éng
1.名词 裸体。《孟子·万章下》:“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2.名词 系玉佩的带子。《方言》卷四:“佩紟谓之裎。”
chěng对襟单衣。古代贵族日常所穿。《方言》卷四:“禅衣……无袌者谓之裎衣,古谓之深衣。”
“裎”国语辞典解释
chéng
动词光著身子不穿衣服。《集韻.平聲.清韻》:「裎,裸也。」 《孟子.公孫丑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名词
佩帶。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佩紟謂之裎。」 疏證:「古者佩玉有綬,以上系於衡,衡上復有綬,以系於革帶。」
“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類篇倮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
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丑郢切,音逞。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鄭。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