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国语辞典解释
nà
名词1.僧、和尚。唐.戴叔倫〈題橫山寺〉詩: 「老衲供茶碗,斜陽送客舟。」
2.僧衣。唐.戴叔倫〈寄贈翠巖奉上人〉詩: 「挂衲雲林淨,翻經石榻涼。」 《紅樓夢.第二五》:「破衲芒鞋無住跡,腌臢更有滿頭瘡。」
动词
縫補、縫織。宋.劉克莊〈同孫季蕃遊淨居諸庵〉詩: 「戒衣皆自衲,因講始停針。」
“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𠀤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
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
玉篇或作納。
“衲”形意通解
參見「納」。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