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言文意思
“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南”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nán/

“南”字的古汉语解释

nán

1.名词 方向,同“北”相反。《过秦论》:“取汉中,西举巴蜀。”

2.动词 向南走。《墨子·贵义》:“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

3.名词 古代乐舞名称。《诗经·鼓钟》:“以雅以。”

nān

见“南无”。

【南冠】楚人冠名。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

【南柯梦】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

【南亩】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后泛指农田。

【南云】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南枝】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

【南无】又写作“南膜”,梵语音译字。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南”国语辞典解释

nán

名词
1.方位名。與「北」 相對。例: 「坐北朝南」「大江南北」《詩經.小雅.何人斯》「胡不自南?」

2.南方的樂曲。《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 漢.鄭玄.注:「南,南夷之樂也。」

3.姓。如唐代有南霽雲。

动词
向南行、向南移動。《周禮.地官.大司徒》「日南則景短,多暑。」 《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傳二.楊時傳》「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形容词
南邊的。例: 「南岸」「南極」《陳書.卷二一.王固傳》「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

參見「南無」 條。

“南”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方,有枝任也。
徐曰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方。,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呂何。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
韻會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周,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齊轡。
 又雙,金也。
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南”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鐘鎛一類樂器,假借為方位詞,表示南方。

詳解: 甲金文象鐘鎛一類樂器,口在下,中空,本義是樂器(郭沫若、唐蘭)。假借為方位詞,表示南方。古書中「」有表示樂器的本義,《詩經.小雅.鼓鐘》:「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相對為文,皆表示樂器。「」是一種形狀好像漆筒的敲擊樂器,是古代樂師演奏的樂器之一,《周禮.春官宗伯.笙師》:「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樂。」鄭司農:「雅,狀如漆筩而弇口」。意謂笙師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塤等樂器,敲擊牘、應、雅等樂器。《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是官名,表示胥敲擊南這種樂器。

  甲骨文表示南方,《合集》36975:「東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南土受年」,表示南方的土地得到好收成。又用作地名。又用作祭品,郭沫若、唐蘭釋讀為「」,表示小豚,引申為幼小的牲畜。《合集》14315:「卯南,黃牛。」表示宰割幼小的牲畜和黃牛。

  金文表示南方,散氏盤:「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湖。」表示從瀗水渡過,向南,直至大湖。無㠱簋:「王征南尸(夷)。」由於「南夷」位處江淮地區,又稱「南淮尸(夷)」,翏生盨:「王征南淮尸(夷)。

  漢帛書通假作「」,《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353行:「以南(男)潼(童)弱(溺)一斗半」,表示取用一斗半男童的童子尿。《左傳.昭公十三年》:「鄭伯,男也。《國語.周語中》《孔子家語.正論》」作「」。

  《說文》:「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从𣎵,𢆉聲。𡴖,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