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言文意思
“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难”字

繁体: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nán/nàn/nuó

“难”字的古汉语解释

nán

形容词 困难;艰难。《察今》:“以此为治,岂不哉?”《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封。”

nàn

1.名词 灾难;祸患。《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之间。”

2.动词 责难;质问;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任人,不为拒谏。”《问说》:“所谓交相问,审问而明辨之也。”

3.动词 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而庙隳。”

【难荫】官员死于王事,例皆录用其子,谓之难荫。

“难”国语辞典解释

nán

形容词
不容易、艱困。例: 「難關」「這個問題很難。」 《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亦不易。」


副词
1.不容易、艱難。例: 「難辦」「難處」「難學」 。晉.干寶〈晉紀總論〉:「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

2.不好、不可、不能。例: 「難看」「難吃」「難聞」「難聽」「難言之隱」「難保無事」《戰國策.中山策》「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 唐.高誘.注:「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也。」

动词
陷滯、困住。例: 「他們用計難住他,讓他走不開。」 《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

nàn

名词
1.災禍。例: 「災難」「海難」「多災多難」「大難臨頭」《左傳.桓公六年》「君姑脩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2.仇敵。《戰國策.秦策一》「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 《史記.卷七〇.張儀傳》「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

3.叛亂。例: 「發難」「兵難」《公羊傳.隱公四年》「請作難。」

形容词
遭遇災難的。例: 「難民」「難胞」


动词
1.質問、責備。例: 「非難」「問難」「責難」《左傳.隱公元年》「不言出奔,難之也。」

2.辯駁、辯論。《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也,然不謂善。」

“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韻會那干切集韻那肝切,𠀤音䕿。
說文鳥也。本作𪄿。
 又玉篇不易之稱也。
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
咸有一德其難其愼。
 又珠名。
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
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𠀤同儺。
集韻難,卻除凶惡也。
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
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禮·月令季春,命國難。
季冬命有司大難。
 又詩·小雅其葉有難。
難然盛貌。
釋文乃多反。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同橠。詳木部橠字註。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𠀤音㬮。
廣韻患也。
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禮·曲禮臨難毋苟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難,相與爲仇讎。
 又詰辨也。
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又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
難,拒也。
釋文乃旦反。
 又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
難,辭也。
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又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
難,責也。
 又人名。
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
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又叶音臡。
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老弱單處,其謀乃難。考證:〔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謹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难”形意通解

略說:」本為鳥名,後來假借為難易之難。

詳解:」本為鳥名,「」為意符,表示鳥類,為聲符,後來假借為難易之難。

  「」字《說文》或體從「」,「」聲,參見「」。春秋晚期以前所見金文「」皆從「」從「」,戰國晚期中山王鼎從「」,聲。

  《說文》:「𪅀,鳥也。从鳥堇聲。𩀤,𪅀或从隹。𩁚,古文𪅀。𩁤,古文𪅀。𩀙,古文𪅀。」段玉裁注:「今為難易字,而本義隱矣。

  金文表示困難、不易之意,中山王鼎:「此易言而難行」、「鄰邦難親」。又「難老」是金文中的習語,表示長壽。殳季良父壺:「其萬年霝終難老」。《詩.泮水》:「既飲旨酒,永錫難老。」徐中舒引《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解之,「難老」即是年長而外貌不衰,如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