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文言文意思
“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àn

“雁”字的古汉语解释

yàn

1.名词 大雁,一种候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

2.形容词 假的;伪造的。《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往。”

“雁”国语辞典解释

yàn

名词
動物名。脊椎動物鳥綱雁鴨目。形狀似鵝,頸和翼較長,嘴長微黃,羽淡紫褐色,鳴聲嘹亮,飛時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後往北飛,秋分後往南飛,為一種季節性的候鳥。

“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㵎切,𠀤音贗。
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
徐鉉曰:,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
爾雅·釋鳥醜。
詩·邶風雝雝鳴。餘詳鳥部鴈字註。

“雁”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聲,本義為候鳥。

詳解: 從「」,從「」,「」聲,本義為候鳥。候鳥形狀略似鵝,頸和翼較長,足和尾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於游泳和飛行。古文中另有「」字,即是「」,參見「」。「」、「」兩字常互用於古文,學者多以「」為鴻雁,「」為家鵝。《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毛傳:「大曰鴻,小曰鴈。

  「」可表示書信。明王錂《春蕪記‧言謝》:「侯門如海思空懸,愁絕魚和雁。

  「」亦是「」的古字,表示假的。《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鴈往。齊人曰:『鴈也。』魯人曰:『真也。』」陳奇猷集釋引曾廷枚曰:「真贗,本作真鴈,後人加貝。

  雁是候鳥,秋分後飛回南方,因以「」可指秋季,如「雁天」、「雁宇」、「雁夜」。大雁每年春分後飛往北方,秋分後飛回南方,因以「」又形容流動無定,如 「雁戶」、「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