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文言文意思
“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嫣(简繁同形)
拼音:yān
“嫣”字的古汉语解释
yān
形容词 美好的样子。李贺《南园》诗十三首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嫣红】浓艳的红色。
【嫣然】笑容美好的样子。
“嫣”国语辞典解释
yān
形容词美豔、豔麗。例: 「奼紫嫣紅」 。五代十國南唐.馮延巳〈三臺令.春色〉詞: 「日斜柳暗花嫣,醉臥春色少年。」
“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於乾切,音鄢。美貌。又巧笑態也。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
又連也。
揚雄·反騷有周氏之蟬嫣。
又集韻虛延切,音嘕。好貌。一曰長也。
又隱幰切,音𣈿。
又於蹇切,音㫃。義𠀤同。
又人名。
史記·李廣傳天子日與韓嫣戲。
“嫣”形意通解
略說: 從「女」,「焉」聲。本義是身材高大而美麗。詳解: 從「女」,「焉」聲。本義是身材高大而美麗。《說文》:「嫣,長皃。从女,焉聲。」《玉篇.女部》:「嫣,長美皃。」又泛指美好貌。如南朝梁王僧孺〈為人述夢〉:「雅步極嫣妍,含辭姿委靡。」南宋范成大〈嶺上紅梅〉:「滿城桃李各嫣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嫣」可表示笑容美好。《正字通.女部》:「嫣,巧笑態也。」如《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李善注引王逸《楚辭》注曰:「嫣,笑貌。」北宋蘇軾〈續麗人行〉:「若教回首卻嫣然,陽城下蔡俱風靡。」
「嫣紅」表示濃豔的紅色。如唐代李商隱〈河陽〉:「百尺相風插重屋,側近嫣紅伴柔綠。」又指色彩豔麗的花,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穨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