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文言文意思
“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雌”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雌”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母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

【又】泛指雌性的,与“雄”相对。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死,潜醢以食夏后。”

【又】专指女性。《管子·霸形》:“楚人攻宋、郑……令其人有丧雄。”

2.形容词 柔弱;柔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为天下谿。”

【雌风】指卑恶之风。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此所谓庶人之也。”(憞溷:烦乱的样子。)

【雌伏】1.屈居人下。《后汉书·赵典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遂弃官去。”2.比喻退藏,无所作为。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鹿鸣皆缀士,竟非夫。”

“雌”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母鳥。《說文解字.隹部》「雌,鳥母也。」 《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2.特稱女性。唐.李白〈雙燕離〉詩: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

3.形容聲音柔細。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 「雌聲吐款要,酒壺綴羊腔。」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韓魏公聲雌,文潞公步碎。」

形容词
1.陰性的、母的。與「雄」 相對。例: 「雌雄」「雌蕊」「雌兔」

2.柔弱的。《淮南子.原道》「是故聖人守清道而抱雌節。」 漢.高誘.注:「雌,柔弱也。」

动词
「齜」 。參見「雌牙露嘴」 條。

(一)之又音。

“雌”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七移切集韻韻會七支切,𠀤音姕。
說文鳥母也。从隹从此。
詩·小雅誰知烏之雄。
 又廣韻牝也。
詩·小雅以雄。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素索隱曰:素,猿之者。餘詳雄字註。
 又集韻正韻𠀤千西切,音妻。
集韻牝也。
莊子·齊物論猿猵狚以爲

“雌”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母鳥。

詳解: 從「」,「」聲。戰國楚系文字或從「」。「」和「」是義近形符。本義是母鳥。《說文》:「雌,鳥母也。从隹,此聲。」如《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彩以文。

  「」可泛指雌性的動物。如《莊子.天運》:「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化。《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又表示女性。如《管子.霸形》:「楚人攻宋.鄭……令其人有喪雌雄。」尹知章注:「失男女之偶。

  「」引申表示柔弱。如《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淮南子.原道》:「是故聖人守清道而抱雌節。」高誘注:「雌,柔弱也。」古書裡常以「雌雄」比喻強弱、勝負,如《史記.項羽本紀》:「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雌黃」是礦物,可製成顏料,古人用來塗改文字或畫作。《夢溪筆談.故事一》:「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引申表示更改文字,如《顏氏家訓.勉學》:「觀天下書未徧,不得妄下雌黃。」又指亂改文字、妄下議論,如《晉書.王衍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