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文言文意思
“疵”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疵(简繁同形)
拼音:cī
“疵”字的古汉语解释
cī
1.名词 毛病。《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引】过失,缺点。
【又】特指黑瘢,痣。《淮南子·氾论训》:“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
2.动词 挑剔;指责。《吕氏春秋·精谕》:“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
【又】毁谤。
3.动词 忧虑。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之一:“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疵毁】指责缺点,加以诋毁。陈寿《三国志·蜀书·廖立传》:“诽谤先帝,疵众臣。”
【疵疠】灾害疫病。《庄子·逍遥遊》:“其神凝,使物不疵而年谷熟。”
【疵瑕】1.毛病;过失。王粲《仿连珠》:“臣闻观于明镜,则疵不滞于躯。”2.指责。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也。”
【疵衅】过失。嵇康《与山臣源绝交书》:“久与事接,疵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疵”国语辞典解释
cī
名词毛病、缺點。例: 「吹毛求疵」 、「瑕疵」 。《韓非子.大體》:「不逆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
动词
苛求、責備。《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漢書.卷七〇.陳湯傳》:「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cí
(一)之又音。“疵”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疾咨切集韻韻會才支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玼。說文病也。
易·繫辭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疏言說此卦爻有小疵病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注不以女為罪釁。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或無罪,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
注病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榆無疵。
又韻會亦作玼。
後漢·黃憲傳去玼吝。
又或作呰。
前漢·翟義傳王莽大誥,故知我國有呰災。
又敘傳閹尹之呰。
又人名。
史記·楚世家少子執疵為越章王。
又趙世家趙疵與秦戰敗。
又集韻將支切,音貲。𤰞疵,佞人貌。
史記·日者傳𤰞疵而前,孅趨而言。
注疵,音貲。
又水鳥。
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釋文疵,音資。
注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集韻仕懈切,音㾹。同睚。眦睚,恨視。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病也。
又短也。
又集韻蔣氏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紫。毀也。
荀子·不苟篇非毀疵也。
注或曰讀為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