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言文意思
“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集”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集”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

2.动词 泛指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

3.动词 停留;止息。《促织》:“临视,则虫冠上,力叮不释。”

4.动词 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

5.动词 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6.名词 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

7.名词 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

8.名词 集市。《范进中举》:“那邻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

9.动词 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

10.动词 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

11.形容词 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

【集字】⒈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⒉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⒊集经文中字,以成摹本。

“集”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2.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例: 「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名词
1.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例: 「市集」「趕集」「年集」

2.地名用字。例: 「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3.輯錄詩文等的書籍。例: 「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4.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例: 「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5.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集”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類篇籍入切,𠀤音箿。
說文本作雧。羣鳥在木上也。
詩·周南于灌木。
 又廣韻就也,成也。
書·武成大統未
大業未就。
詩·小雅我行旣
,猶成也。
 又韻會雜也。
孟子義所生者。
,雜也。
 又廣韻衆也。
 又廣韻安也。
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百姓。
 又玉篇合也。
廣韻聚也,會也,同也。
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響應。
前漢·鼂錯傳動靜不
師古曰:,齊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仰流。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
,邊境之壘辟也。
 又前漢·藝文志劉歆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
師古曰:輯與同。謂諸書之總要。
韻會,文所聚也。唐有子史經四庫。
 又州名。
廣韻漢宕渠縣,梁恭帝爲州。
 又廣韻姓也。漢有壹。
 又韻補叶疾救切,音就。
詩·小雅我龜旣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猶,于救切。
 又叶昨合切,音雜。
詩·大雅天監在下,有命旣。文王初載,天作之合。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謂邊境之壘辟也。〕 謹按註中上脫走字下多謂字。今照原文改走邊境之壘辟也。

“集”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或從「」,本作「」,象鳥於樹上聚集。後省作一「」在「」上。本義是聚集,引申為集合、集體。

詳解: 甲金文從「」從「」,或從「」。噩君啟節把「」字左邊豎筆連上「」字的豎筆,兩部分共用筆畫,字上又加上「」省作為聲符,字形與甲骨文差距較大(說可參朱德熙)。

  甲骨文從「」或「」在木上,學者一般認為這個字形就是《說文》」的或體「」。《說文》:「雧,羣鳥在木上也。从雥从木。集,雧或省。」按季旭昇認為一隻鳥在木上,實際並不構成集合的概念,加上現存甲骨文這個字形都是殘辭,因此並沒有證據證明它們一定是後來的「」字,可備一說。甲骨文「」字意義不詳。

  金文「」字可用作族氏名或戰國間楚國職官名。金文屢見「集脰」、「集既」、「集膴」等詞,李學勤認為「」字之義與「」字同,且出現「」字的器物都是烹飪器或溫器,由此推斷他們是管理王室飲食的官員。另「」也可用來表示成就,如毛公鼎:「唯天將集氒(厥)命。」全句指上天成就其大命。

  傳世古籍中「」字可指羣鳥棲止在樹上,如《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後「」引申為集合的意思,如《爾雅.釋言》:「集,會也。」邢昺疏:「經典通謂聚會為集。」另「」又引申出止息的意思,如《國語.晉語二》:「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韋昭注:「集,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