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文言文意思
“静”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静”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ìng

“静”字的古汉语解释

jìng

1.形容词 静止不动。《岳阳楼记》:“浮光跃金,影成璧。”

2.形容词 寂静;安静。《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春山空。”

3.形容词 平静;安定。《墨子·非攻》:“神民不违,天下乃。”

4.形容词 安闲;娴雅。《张衡传》:“常从容淡,不好交接俗人。”

“静”国语辞典解释

jìng

动词
止、安定。與「動」 相對。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墨子.非攻》「卿制大極,而神明不違,天下乃靜。」 《淮南子.本經》「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


形容词
1.安定不動的。例: 「風平浪靜」

2.緘默無聲。例: 「安靜」「寧靜」「更深夜靜」 。明.陸采《懷香記》第二齣:「牛羊已下山徑靜,鳥鵲爭歸林木擾。」

3.貞烈。《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唐.方干〈書桃花塢周處土壁〉詩: 「自學古賢修靜節,唯應野鶴識高情。」

4.恬淡、平和。唐.崔融〈報三原李少府書〉:「撤函敷紙,恬神靜諷。」 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詩: 「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副词
安謐。《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檢敕宗族,闔門靜居。」

“静”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郢切,音穽。
說文審也。从靑,爭聲。
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
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
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
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
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𠛬。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𠀤疾正切,音淨。義同。
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
潔淸而美。
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
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