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言文意思
“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īng
“经”字的古汉语解释
jīng
1.名词 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2.名词 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
3.名词 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4.名词 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
5.名词 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6.动词 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
7.动词 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8.动词 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
【又】动词 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
【经纪】⒈纲常;法度。⒉条理;秩序。⒊经营;料理。⒋买卖,贸易。
【经年】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
【经传】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经”国语辞典解释
jīng
名词1.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 。《說文解字.糸部》:「經,織從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
2.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例: 「東經」 、「西經」 。
3.人體的脈絡。例: 「經脈」 、「經絡」 。
4.常道。例: 「天經地義」 、「離經叛道」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5.有特殊價值,被尊為典範的著作。例: 四書、五經、十三經。《荀子.勸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6.中國圖書目錄四部分類之一。即經、子、史、集的「經」 ,指儒家典籍及小學方面的書。
7.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例: 佛經、《聖經》、《可蘭經》。
8.專講某種事物或技藝的文章、著作。例: 《水經》、《茶經》、《馬經》、《山海經》。
9.女性月經的簡稱。例: 「經期」 、「停經」 、「閉經」 。
10. 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〇.工藝部.數》。
11. 姓。如晉代有經曠。
动词
1.劃分、度量。《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淮南子.要略》:「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
2.從事、謀劃。例: 「經商」 、「慘澹經營」 。
3.治理、管理。例: 「經世濟民」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以治官府。」
4.歷、過。例: 「身經百戰」 、「飽經憂患」 、「經年累月」 。唐.李商隱〈籌筆驛〉詩: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5.承受、忍受。例: 「經得起挫折的考驗。」
6.縊、上吊。《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史記.卷八二.田單傳》:「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形容词
平常、尋常。例: 「荒誕不經」 。《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
副词
恆常、時常。例: 「他經常頭痛。」 《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经”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𠀤音涇。說文織也。
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
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
傳能常德持智。
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
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註經,謂爲之里。
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
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
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
晉語雉經於新城廟。
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又織也。
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
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韻補叶居良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
五經文字作𦀰者,訛。
“经”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糸」從「巠」,「巠」除象紡織機上的垂直的絲線外,亦是聲符。本義是垂直的絲線。與「緯」相對。詳解: 金文從「糸」,「巠」亦聲。「巠」象織布機上的縱向的經線,與橫向的緯線相對。後世地理學的經緯度,亦由此而得義。「經」又指南北向的道路,引申表示經過、途經、經歷。在中醫學裏,「經脈」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是經絡系統中直行的幹線。由主要通路引申,「經」又指常道、常理、常法,故又用來尊稱典範著作及宗教典籍,如《十三經》、四書五經、佛經等。再引申之,又有經常之義。
金文表示奉行、實踐(金國泰、張世超),齊陳曼簠:「肇堇(勤)經德」,意謂勤奮奉行道德。即是說以德為經,一切以德作為標準(王文耀)。又表示效法,叔尸鐘:「余經乃先且(祖)」,意謂我效法你的先祖(郭沫若)。
戰國竹簡表示經線,《上博竹書三.彭祖》簡2:「言天地與人,若經與緯,若表與裏。」又表示常法、法則,《上博竹書四.內豊》簡10:「君子曰:俤(悌),民之經也。」意謂悌(指敬愛兄長之德)是人民遵循的法則。又通假為「徑」(沈培),《上博竹書五.姑成家父》簡7:「吾植(直)立經(徑)行,遠慮圖後。」意謂我立身正直,秉性行事(即處事率真),計慮深遠,策劃未來。又通假為「涇」,指涇水,《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27:「禹乃迵(通)經(涇)與渭,北䜴(注)之河,於是乎𠭯州始可凥(處)也。」意謂大禹於是疏通涇水和渭水,從北面流入黃河,於是𠭯州從始可以居住。
《說文》:「經,織也。从糸,巠聲。」段玉裁注:「古謂橫直爲衡從。《毛詩》云:『衡從其畝』是也。字本不作縱,後人妄以代之。」「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大戴禮》曰:『南北曰經,東西曰緯。』抑許云『絞,縊也。』『縊,經也。』縊死何言經死也?謂以繩直縣而死。從絲之義之引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