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文言文意思
“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井”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ǐng

“井”字的古汉语解释

jǐng

1.名词 水井。《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之泉。”

2.名词 井田。《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井华】井水的精华,清晨首次所汲的井水。

“井”国语辞典解释

jǐng

名词
1.為汲水而挖掘的深洞。例: 「水井」「枯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2.像井的坑洞。例: 「鹽井」「油井」

3.人口聚居的地方。例: 「市井」《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從之。」 唐.陳子昂〈謝賜冬衣表〉:「三軍協慶,萬井相歡。」

4.家鄉。例: 「鄉井」「離鄉背井」

5.周代田制以百畝為一井。參見「井田」 條。

6.《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坎(☵)上。表示君子修德,終始無變之象。

7.姓。如明代有井源。

形容词
整齊的樣子。例: 「井井有條」

“井”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
釋名,淸也。
廣雅深也。易有卦。
世本伯益作
汲冡周書黃帝作
孟子九仞,而不及泉。
 又廣韻田九百畝曰,象九區之形。
孟子方里而九百畝。
 又市
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爲市也。
師古曰市,交易之處,,共汲之所,因成市,故名。
 又南方宿名。
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爲水事。
八星,主水衡也。
 又,經畫端整貌。
荀子·儒效篇兮其有條理也。
 又往來連屬貌。
易·往來
 又姓。漢有丹。
 又藻
風俗通堂殿上作藻,以象東,藻以厭火。
 又綺
左思·魏都賦列疏以懸蒂。
屋板爲形,飾以丹靑,如綺也。
 又古文與𠛬通用。
左傳伯,卽郉伯。
說文本作丼。

“井”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井口之形,徐中舒認為象井欄兩根直木兩根橫木相交之形,中間一小方象井口。

詳解: 甲金文象井口之形,徐中舒認為象井欄兩根直木兩根橫木相交之形,中間一小方象井口。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中,根據遺跡恢復約5600年前的木構古井,其井邊圍欄正正作橫豎相交的方形,可作為「」的本義是水井的佐證。此外,古代的井又用作陷阱,以捕捉野獸、敵人等。故「」又是「」的初文。參見「」字。

  後期金文於井口中加一點,作「」,當為飾筆。徐中舒則認為一點是汲水之器。「」為小篆字形所本。

  「」的本義是水井,井下一般都有水,如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中的「」卦,便寫作「」(參鄭吉雄《周易答問》p.15)。後來,似井的事物也稱為「」,如礦井、油井、天井。段玉裁指出古代八家共用一井,又於井口附近設置市集,故井後來引申表示鄉里、人口聚居地,如市井。《字彙.二部》:「井,市井。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古於汲水處為市,故稱為市井。」因為井欄交錯有序,故又引申出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詞語。再引申之,可表示刑法、法度,故「」又是「」、「」的初文。

  甲骨文借用為方國名,讀作「」,又用為人名。

  金文通「」,是諸侯國名。又讀作「」,表示處罰,兮甲盤:「敢不用令(命),則即井(刑)」。又表示刑法、法則,毛公鼎:「先王乍(作)明井(刑)」。又表示效法,後世作「」或「」,盂鼎:「令(命)女(汝)盂井(刑/型)乃嗣且(祖)南公」。

  戰國竹簡下增「」形,讀作「」、「」,《上博楚竹書四.曹沫之陣》:「(重)賞泊(薄)坓(刑)」。

  《說文》:「丼,八家一丼,象構韓形。•,𦉥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凡井之屬皆从井。」段玉裁注:「風俗通曰:古者二十畝爲一井,因爲市交易,故稱市井。皆謂八家𠔏一井也。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爲公田。此古井田之制」。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