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文言文意思
“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競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
拼音:jìng
“竞”字的古汉语解释
jìng
1.形容词 强;强劲。《左传·襄公十八年》:“南风不竞。”
2.动词 竞赛;比赛。《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3.副词 竞相;争相;争着。《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竞”国语辞典解释
jìng
动词1.爭論。《說文解字.誩部》:「競,彊語也。」 清.段玉裁.注:「彊語謂相爭。」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前在修文令曹,有山東學士與關中太史競歷。」 王利器.集解:「競歷,謂爭論歷法。」
2.比賽、爭逐。例: 「競爭」 、「競選」 。
副词
爭著。《楚辭.屈原.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猒乎求索。」 《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樊豐等因乘輿在外,競修第宅。」
名词
爭強求勝的心態。《詩經.大雅.桑柔》:「君子實維,秉心無競。」 漢.鄭玄.箋:「其執心不彊於善,而好以力爭。」
形容词
強、盛。《爾雅.釋言》:「競,逐強也。」 《左傳.僖公七年》:「心則不競,何憚於病。」 晉.杜預.注:「競,強也。」 《後漢書.卷六四.盧植傳》:「又比世祚不競,仍外求嗣,可謂危矣。」
“竞”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渠敬切集韻韻會渠映切正韻具映切,𠀤音傹。彊也。書·立政乃有室大競。
爾雅·釋詁競,彊也。
左傳·僖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又爭也,逐也,高也,遽也。
詩·商頌不競不絿。
註競,逐也。
左傳·襄十年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
註爭競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
註競,遽也。
又增韻盛也。
左傳·昭三年二惠競爽。
又集韻或作𧫙。亦作傹。
周禮·春官·鐘師註繁遏執傹也。
韻會補又作倞。
開元五經文字毛詩:秉心無倞。
又借作境。
秦詛楚文奮兵盛師,以偪𢓲邊競。
又叶居良切。
黃庭經魂魄內守不爭競,神生腹中銜玉鐺。
又叶其兩切。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俗作𥪰。考證:〔左傳·襄十年鄭其災乎,師競已甚。〕 謹照原文災上增有字。〔又季康子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職競焉。〕 謹按此係哀二十三年傳文。謹將又季康子曰五字改爲哀二十三年。職上增有字。
“竞”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二「人」或「大」,頂部從「◎」,象人帶頭飾之形,全字疑象二人頭帶飾物並肩競逐之形(商承祚、李孝定),本義是競跑,引申為競爭。詳解: 甲骨文從二「人」或「大」,頂部從「◎」,象人帶頭飾之形,全字疑象二人頭帶飾物並肩競逐之形(商承祚、李孝定),本義是競跑,引申為競爭。《莊子.齊物論》:「有競有爭」,郭象注:「並逐曰競。」《說文》:「競,彊語也。一曰逐也。从誩,从二人。」
至金文演變為從「誩」,《說文》「誩,競言也」,「讀若競」。「誩」有爭論之意,是「競」的義符兼聲符。西周中期金文有於二「大」之間加一圓形,吳振武認為象兩人爭球之形。姑備一說。或認為圓形只是飾筆。
甲骨文用作祭名和人名,金文表示競爭,㝬鐘:「亡(無)競」,《詩.周頌.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無競」即無與比並、無與爭競之意(徐中舒)。又通假為「境」,表示國境、疆土,荊曆鐘:「救戎於楚競(境)」。又用作人名及族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