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言文意思
“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āng

“章”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āng

1.量词 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令乐人歌之。”

2.量词 文章或作品的一篇。《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3.名词 文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下笔成。”

4.名词 法令规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耳。”

5.名词 奏章。《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本。”

6.名词 印章。《核舟记》:“又用篆一,文曰‘初平山人’。”

7.名词 花纹。《捕蛇者说》:“黑质而白。”

8.形容词 明显;鲜明。《甘藷疏序》:“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

9.动词 表扬。《商君书·说民》:“善则过匿。”后来写作“彰”。

【章程】章术法式。

【章服】古代以日、月、星、龙、蟒、鸟、兽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

【章甫】殷代礼帽。

“章”国语辞典解释

zhāng

名词
1.成篇的文字。例: 「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2.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3.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例: 「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4.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條理、次序。例: 「雜亂無章」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6.法規、條例。例: 「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7.印信。例: 「私章」「圖章」

8.標識、標記。例: 「徽章」「勛章」「臂章」

9.姓。如漢代有章明。

动词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 《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章”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彰。
說文樂竟爲一。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
書·臯陶謨五服五哉。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
 又明也。
易·垢卦品物咸
書·洪範俊民用
 又文也。
詩·小雅維其有矣。
禮文也。
 又篇
詩疏詩有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
孟子不成不達。
周語將以講事成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
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
史記·高祖紀約法三
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程。
。歷數之術也。
 又大林木曰
史記·貨殖傳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
 又地名。
山海經鮮山又東曰山。
 又赤水之北有尾山。
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
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武,鄕,會稽郡屬縣句,西河郡千縣,廣平國斥,東平國縣。
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陵縣。
 又官名。
周禮·春官氏。
前漢·王子侯表侯。
百官志東閣主令丞。
師古註,掌大材也。
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
 又樂名。
禮·記註,堯樂名。
 又印
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刻曰某官之
 又奏。
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
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積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甫,殷冠名。
禮·郊特牲甫,殷道也。
 又總,舜明堂名。
 又建,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邯。
 又諡法。
逸書温克令儀曰
 又國名。
左傳註謝,,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
 又六書音義,怔營貌。
 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
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
 又與獐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
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哉。
 又之亮切。同障。
禮·雜記四面有。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楩楠豫。〕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章”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中間有一橫畫的圓形,構形初義不明。「」形的竪畫下部向左或右彎曲。「」是「」的初文,有治理之意。

詳解: 金文從「」從中間有一橫畫的圓形,構形初義不明。「」形的竪畫下部向左或右彎曲。「」是「」的初文,有治理之意。

  朱芳圃認為象柴薪燃燒時光彩成環之形,是「」的初文;夏淥認為此字從「」從「」,代表日光照耀新生枝葉,生氣勃勃的景象。按金文章從「」,不從「」,「」、「」的區別在於「」的竪畫下部向左或右彎曲,而「」從一直竪。

  金文表示玉製禮器,後世作「」,㒼簋:「𠂤(師)黃賓㒼章(璋)一,馬兩。」表示師黃贈送一塊玉璋、兩匹馬給㒼。金文還用作人名。

  《說文》:「章,樂竟為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段玉裁注:「歌所止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