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文言文意思
“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ié

“竭”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é

1.动词 完尽;完了。《曹刿论战》:“彼我盈,故克之。”

2.动词 竭尽;用尽。《滕王阁序》:“敢鄙怀,恭疏短引。”

3.副词 全;都。《管子·大匡》:“诸侯之兵至,以待桓公。”

4.动词 枯竭;干涸。《苦斋记》:“吾闻井以甘,李以苦存。”

【引】<动使动>使……枯竭;使……干涸。《吕氏春秋·义赏》:“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国语辞典解释

jié

动词
1.負載。《禮記.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 《文選.木華.海賦》「擘洪波,指太清,竭磐石,栖百靈。」

2.枯竭、乾涸。《詩經.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 《國語.周語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3.盡、窮盡。例: 「盡心竭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竭”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盡也。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不人之忠。
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
 又說文負舉也。
禮·禮運五行之運,迭相也。
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爲始。
 又玉篇敗也。
左傳·莊十年曹劌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
 又叶去例切。
妻誄柳下惠文夫子之不兮,三黜終不弊兮,豈弟君子,永能厲兮。

“竭”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表示承載。

詳解: 從「」,「」聲,表示承載。《說文》:「負舉也。从立,曷聲。《禮記‧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鄭玄注:「竭,猶負載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為始也。

  「」可表示乾涸。《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也表示窮盡。《禮記‧大傳》:「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鄭玄注:「竭,盡也。

  「」還表示亡、失去。《呂氏春秋‧權勛》:「先人有言:脣竭而齒寒。」高誘注:「竭,亡也。

  「」亦表示敗壞。《逸周書‧銓法》:「有如忠言,竭親以為信。」朱右曾校釋:「竭,敗也。

  「」可指祛除。《素問‧陰陽應象論》:「其下者引而竭之。

  「」也表示遏止。《淮南子‧原道訓》:「凝竭而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