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文言文意思
“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ēng

“升”字的古汉语解释

shēng

1.名词 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

【又】布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

2.动词 上升;登。《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

【引】升官。《后汉书·王符传》:“符独耿介不同于世俗,以此遂不得进。”

3.形容词 成熟。《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为大饥。”

4.形容词 太平。《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蒸庶欣欣,喜遇平。”

“升”国语辞典解释

shēng

动词
1.由下而上。例: 「升旗」「升官」「升級」 。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2.登。《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名词
1.量詞。表示容量的單位,也稱為「公升」 。一升等於一千毫升。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義。

3.姓。如南朝宋有升元。

shēng

动词
1.上升。南朝梁.江淹〈石劫賦〉:「日照水而東昇,山出波而隱沒。」

2.晉級、登進。《舊唐書.卷七十四.馬周傳》「自古郡守、縣令,皆妙選賢德,欲有擢昇宰相必先試以臨人。」

名词
姓。如宋代有昇元中。

shēng

「升」

“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𠀤音陞。
說文籥也。十合爲
前漢·律歷志者,登合之量也。古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
 又成也。
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
 又廣韻布八十縷爲
禮·雜記朝服十五
 又卦名。
易·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又降之對也。
書·畢命道有降。
猶言有隆有汙也。
 又登也,進也。
詩·小雅如日之
易·坎象天險不可也。
 又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平。

“升”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一點,「」是用來舀水的長柄勺子,「」象用斗盛酒或糧食,以便獻祭神祇,引申為一切升進之意,又用為容量單位。

詳解: 甲金文從「」從一點,「」是用來舀水的長柄勺子,「」象用斗盛酒或糧食,以便獻祭神祇,引申為一切升進之意,又用為容量單位。甲金文「」、「」形近,兩字只差一點,這小點是所盛載的酒或糧食。有點的是「」,無點的是「」。「」大於「」,一斗的液體或糧食,倒在升裏,便會滿潟、滿溢出來,反映「」比「」更小、更容易裝滿,甲骨文「」字旁邊的小點便象滿溢出來的液體或糧食,所以用有一點的字形表示「」,沒有一點的表示「」(孫雍長)。甲金文象以斗挹酒登進祭神之意,引伸為一切升進之意,又用為容量單位(參季旭昇)。參見「」。

  甲骨文用作容量單位,又表示祭祀時進獻祭品,又表示登進祭神之建築(參陳夢家)。金文表示進獻酒鬯,友簋:「升于厥文且(祖)考」。又用作容量單位,魏鼎:「三斗一升」。《說文》:「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段玉裁注:「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又由於戰國時各國的度量衡標準並不劃一,故秦始皇於兼併六國後,乃令丞相隗狀、王綰把秦孝公時代商鞅變法所制定的標準頒行全國,此即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中所謂「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在這劃一過程中,升、斗等器物,亦在影響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