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文言文意思
“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卒(简繁同形)
拼音:zú/cù
“卒”字的古汉语解释
zú
1.名词 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
2.名词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3.名词 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4.动词 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
5.动词 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6.副词 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cǜ
副词 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卒”国语辞典解释
zú
名词1.供驅遣、差役的人。例: 「役卒」 、「隸卒」 、「販夫走卒」 。《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
2.士兵。例: 「勁卒」 、「士卒」 。《左傳.隱公元年》:「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唐.杜甫〈北征〉詩: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3.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參見「卒伍」 條。
动词
1.終止、結束。《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禮記.奔喪》:「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
2.死亡。例: 「暴卒」 、「病卒」 。
副词
終於、終究。《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秦任商君,國以富強,其後卒并六國而成帝業。」
cù
副词倉猝、突然。《漢書.卷六〇.杜周傳》:「卒搖易之則民心惑,若是者誠難施也。」 《聊齋志異.卷二.蓮香》:「卒見,大驚曰:『蓮姊復出耶!』」
“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藏沒切,尊入聲。說文隸人給事者。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又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𠀤音啐。
爾雅·釋詁盡也。
疏終盡也。
詩·衞風畜我不卒。
又爾雅·釋言巳也。
禮·曲禮大夫死曰卒。
又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𠀤村入聲。
廣韻急也。
韻會匆遽之貌。
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
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
註卒謂暴也。
又與倅同,音翠。副貳也。
禮·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又集韻崒亦作卒。
又韻補叶將遂切,音翠。
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又叶昌悅切,音測。
蘇轍·功臣寺詩流傳後世人,談笑資口舌。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考證:〔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飭虬龍,蛟螭與對。〕 謹照原文比飭改比飾。
“卒”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衣從交叉線條,裘錫圭認為是通過加交叉線來表示衣服已經縫製完畢可以折疊起來的意思,本義是衣服縫製完畢,引申為一切終結、完成。詳解: 甲骨文從衣從交叉線條,裘錫圭認為是通過加交叉線來表示衣服已經縫製完畢可以折疊起來的意思,本義是衣服縫製完畢,引申為一切終結、完成。亦有學者認為甲骨文無「卒」字,此二字形是「衣」的異體(張秉權、姚孝遂)。暫並存二說。
甲骨文用為地名和祭名。金文「卒」字於「衣」下加一撇,表示士卒。金文用「衣」為「卒」,參見「衣」。
《說文》:「卒,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