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文言文意思
“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佐”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uǒ

“佐”字的古汉语解释

zuǒ

1.动词 辅助;帮助。《陈涉世家》:“陈胜之,并杀两尉。”

2.名词 辅助的官员;助手。《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

3.动词 劝。《国语·晋语》:“召之使食。”

【佐酒】陪伴饮酒。

【佐命】辅助帝王创立帝业。

“佐”国语辞典解释

zuǒ

动词
1.輔助。例: 「輔佐」「佐理」《左傳.襄公十三年》「使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

2.勸飲、配食。《國語.晉語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歎。」 三國吳.韋昭.注:「佐,猶勸也。」 《漢書.卷一.高帝紀下》「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佐,助行酒。」

名词
輔助的人員。例: 「縣佐」「軍佐」「郵務佐」


形容词
副的。《禮記.少儀》「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

“佐”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則箇切正韻子賀切,𠀤左去聲。輔也,貳也。
周禮·天官王均邦國。
論語註顏子王之才。
 又史記·天官書五星者,天之五,見伏有時,盈縮有度。
 又集韻子我切。義同。考證:〔周禮·天官王邦國。〕 謹照原文邦字上增均字。

“佐”形意通解

略說:」從「」,「」聲,本義是輔助。

詳解:」的本義是輔助、幫助,《詩.小雅.六月》:「王於出征,以佐天子。

  金文表示輔佐君主的臣子,中山王圓壺:「或得賢佐」。《集韻》:「佐,輔也。」古書也多見「」表示輔助者,《墨子.尚賢》:「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衆也。

  「」在早期多寫作「」,戰國中山王圓壺的「」字加從「」。《說文》無「」字。徐鉉於「」字條下注曰︰「今俗別作佐。」參見「」。